“新形象工程”素材汇编(5篇3550字)
目录
形象工程“披外衣”当警惕1
(2024年1月18日)1
抚州市临川区发挥“五大监督”机制作用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3
(2024年1月15日)3
天星镇三举措防范纠治“新形象工程”5
(2024年1月12日)5
商州区委编办认真排查“新形象工程”问题5
(2024年1月11日)5
农发行商水县支行积极开展“新形象工程”自查6
(2024年1月13日)6
形象工程“披外衣”当警惕
(2024年1月18日)
近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把整改整治“新形象工程”作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四风”高压态势下,原先以豪华楼堂、庞大建筑为主角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大减少,但少数地区却出现了反弹或变样。有的打着“为民谋福祉”的幌子超规模建设民生项目,顶着“民生帽子”干着“花瓶项目”;有的热衷建巨幅大屏,数字化建设重复投入沦为“摆设”;有的投巨资豪华“办节”,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图个“人气”;有的以党建为挡箭牌搞“精致”党务,甚至12个大字花了31万元……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情况下,仍然上马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而且形式隐蔽、巧立名目,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新形象工程”。
这些“新形象工程”,有的还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环境,但仔细甄别就会发现背后潜藏着诸多隐患。上马民生工程本是好事,可不管百姓呼声劳民伤财, 就会本末倒置,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离闲置废弃越来越近;抓党建、搞数字化建设本是顺势之举,但不顾发展实际盲目建设,就会得不偿失,花了真功夫搭成“花架子”……有人将“新形象工程”比喻为“盲目贷款买名牌”,本想留下好名声,可一旦脱离地方发展实际、违背发展规律、背离人民群众意愿, 不仅无法实现事业上的抱负,还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新形象工程”看似新情况、实则老问题,根源在于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思想上跑偏,导致决策脱离实际、不符合群众需求。不顾实际、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贪大求全,不顾长远、只管眼前,这种做法实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形象工程只会毁形象,热衷搞形象工程者只会自毁前程。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