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蕴深刻、信号鲜明。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域产业不断壮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但也存在“县域不经济”现象,一些县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动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XX提供强大支撑。
下面,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注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县域不经济”的现象与县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认知高度相关。
一些“不经济”的县域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大城市化,在产业结构上追求“大而全”,在增长动力上高度依赖政府投资,创新驱动力不够,这些弊端让县域经济难以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新质生产力为破解“县域不经济”现象提供了努力方向。
新质生产力指的是能够代表新兴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总和。
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新兴技术、人力资本及数据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和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
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县域经济不只是要研究“县”的问题,还要研究“域”的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县域来看县域。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从“土地”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转移,县域经济发展也从“竞争”走向了“合作”。
比如,XXXX等,新型生产要素在县域的组合,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让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走出“县域不经济”困境探索出了一种产业、项目、资源、人才、资金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