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在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发展,在消除绝对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包括制度体系整合还没有完全到位、社会保障范围仍有漏洞、部分人群保障不足、再分配作用较小等,同时还要面对人员流动性强、就业形态多样、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多层次现实挑战。因此,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基本保障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完善基本保障制度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保障需求,发展补充保障。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一是扩大基本保障项目范围,根据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儿童福利制度,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二是优化基本保障项目设计,扩大生育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保障待遇差距,增强制度公平性、可持续性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适应性。三是及时调整现行制度,准确定位现行基本保障制度,优化基本保障相关的制度设计,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以制度之治公平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同时充分考虑发展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促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相匹配,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健康运行,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