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中华文明智慧的中国古代钱币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钱币的作用与影响一直绵延不断,虽为方寸间的文物,却是大历史之产物,用金属溶液铸造钱币,自春秋至清是中国主要的造钱方法;秦始皇统一全国钱币后,外形为圆形方孔的金属钱在中国持续了2000余年;西汉的五铢钱形制,一直使用到隋代;唐代始行开元通宝的宝货制,沿用至清;北宋发明纸币,其影响至今。钱币的连续性凝结着文明的智慧,见证着繁荣与衰落,是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物质载体。
钱币创新影响世界
自春秋有铸币始,铸造钱币使用的模具叫作“范”,至西汉末,通常使用平板范浇铸,成品数量受范的表面积制约,且其易于磨损,更新靠修模或重新雕刻,生产成本高;至新莽时有叠铸范工艺,先铸造正、反两面金属模,后用陶土于其中翻范,烧结后拼接,将多个合范叠落后浇铸,加大单位体积内的成品数量,同样成本之下,产出更多;至北魏太和年间,开始翻砂铸钱,先雕刻完整的金属钱模,用黄土和细砂掺和压实成砂箱为范,将钱模正、反面印在砂面上,然后将砂箱合拢浇铸。虽然成品数量受砂箱表面积影响,但砂本身低廉的成本,却弥补了这个不足,并提高了成品的标准化率,此法铸钱自此时一直沿用至清末。而翻砂工艺至今在世界范围的铸造行业内,仍然发挥其作用。
古代金属钱币的特质是数量小时方便找零,随着经济发展,大额交易不便搬运钱币,又恐本地钱币外流,造成钱荒,唐代商人在世界上首创飞钱这种汇券,利用商业信用,探索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至北宋的四川地区,地方政府在借鉴民间票券的基础上,经中央批准,发明并推广使用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随后的南宋、金等并立政权,皆做了完善,并与金属钱并行使用;纸币在元朝,一段时间内成为唯一的法定钱币。现今,纸币已是世界的钱币形式,极大丰富和推进了人类文明。2024年是纸币诞生1000年,这是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创新过程中,给全世界作出的独特贡献。
追求统一是钱币底色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