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公元1050年,王安石任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去官返回故乡江西临川,途中游览江南山水名胜,登上杭州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时,远眺钱塘江,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篇《登飞来峰》,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展现出诗人“登高望远、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远大抱负,为后来的变法埋下伏笔,诗句流传深远。
“志存高远、不畏艰险、矢志不渝”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无数仁人志士胸怀富民强国的理想,通过其身体力行展现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唐代诗人王勃路过江西南昌,登临滕王阁,写下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1000多年过去了,世代流传脍炙人口。当时的王勃人生失意处于低谷,在文中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时,并没有灰心丧气,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而是在文中写下“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文字,其志存高远之情跃然纸上。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陆贾《新语·慎微》亦有“邪臣之蔽贤”句。自古以来,有君子就有小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他主张对内任用贤能,严明法度,变法图强,增强国力;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一生以强国安民为政治理想。他深入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顽固势力进行斗争。他明知会遭贵族排挤毁谤,却“不畏浮云”,“忍而不能舍也”,结果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然而,屈原却不失其志,始终心怀国家富强,百姓疾苦。在忧愁幽思中作《离骚》。《离骚》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并展现了志存高远的政治理想和高洁的人生品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等名句至今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