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秋声赋》之美
秋风秋雨、秋山秋水等有形之物可观可状,固然易引起悲喜之情,然而稍纵即逝的音声与见仁见智的玄理,特别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象征意蕴,似有似无,妙手偶得。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这样的佳作。后世以“六一风神”称道欧阳修的文风,又有“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的说法,透过该文可得一斑。文章以“秋声”为题,似了无深意,然而“知人论世”,可以反复涵泳。
文章开篇以散驭骈直入主题,即“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颇有“环滁皆山也”的简洁清晰。“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听觉、触觉相互交织,挟清凉之气的秋雨淅淅沥沥,瞬间波浪翻涌、风雨袭来,清冷砭人肌骨,因此又幻化为刀枪铁骑瞬间奔突而来。理智随即登场,于是发问“此何声也?”此时,反而是置身事外的童子更加清醒,“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寥寥数语开篇,却将诸多感觉融于想象,在和谐的声韵中流动,创造出似真似幻的境界,如同丹青妙手将秋声作为可感的水墨一样在纸上晕染开来。
随之作者便充分展现了“赋”的“体物”特征。一扫重章叠唱、直接铺陈的传统“赋”法,从自然世界和人文价值两个方面回答了上述问题。为何秋声“悲哉”?只因秋色惨淡、秋容清明、秋气栗冽、秋意萧条。文辞韵脚和谐、音调铿锵,简洁整饬,铺陈出自然界中“秋”的特征,由声至感,由感至理,又由理至论。于是作者感慨遂深,认为悲秋之声所过之处无不凄凄切切,纵然是草木山石也为之动容、闻之色变、感之叶落。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