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反常”是正常

2024-04-01

写出“反常”是正常


写出“反常”是正常


刘国昌



  写典型人物是媒体报道的“当家菜”。如何写出“活生生”令人信服的典型人物?也是记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



  其中有一个问题大家研讨得较热烈:写典型人物时一些被认为“反常”的情节能不能写?写了“非典型”一面是否会影响典型人物的形象?



  这是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此探讨一番。



  一、这些“反常”能不能写?



  请看两个实例:



  例1:



  湖南日报刊登的《武警警卫班,“韶山第九景”》一文,记述了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群像。这些常年在故居班站岗执勤的战士们,还赢得了“韶山八景”之外“韶山第九景”的美誉。



  在这篇稿子里写了“当初带着崇敬的心情加入故居警卫班的26岁战士吴聪,一度被“白天看游人,晚上看星星”的复杂心境困扰”的细节,对此有人曾觉得:对一个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有这样的想法最好不写。在他们看来,作为守护毛泽东主席故居的武警战士怎能有“白天看游人,晚上看星星”的怨言呢?写出来就“反常”了。



  例2:



  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在一篇谈采访的文章写道:在采写全国社区党务工作先进个人杨燕时,她向我诉说了初到社区时,工作千头万绪,自己又怀了孕,而其父又偏在此时身患绝症。她挺着大肚子四处奔波,累得筋疲力尽,有时一个人会在办公室里偷偷抹泪。那一年春节,她让社区的工作人员买来八挂鞭炮在新建的办公楼前炸响。别人都捂着耳朵躲开了飞起的鞭炮,她流着泪一个人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她说,让这震天的炮声去去这一年的晦气。



  记者谢晓玲把这个看似并不光辉的细节、场景写进了稿件。稿件刊发后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觉得,写先进人物写“偷偷抹泪”、写借鞭炮“去去晦气”,这有点“反常”,不写为好。



  在有些人看来,写典型人物不能把这些“反常”也写进去,写进去会有损人物形象。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样写法好,因为真实能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鲜活。


全文约219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党员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8篇)
  2. 国企集团公司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3. 某法院党组班子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4. 政协党组书记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
  5. 市委宣传部长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反面案例)
  6.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含案例剖析)
  7. 在2024年民主生活会前“四个带头”集中学习交流发言
  8. 市发改局副局长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9. 在县委巡察工作复盘会上的讲话
  10. 财政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1. 2024年组织生活会商会支部班子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12. 市委统战部部长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3. 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讨论确定困难党员、慰问对象)
  14. 2024年村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报告
  15. 党委书记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6. 在国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17.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人对照检查(政协)(四个带头)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