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从理论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进提供了根本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涵深刻、意义深远,不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意义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贯穿其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根本基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但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作出了极具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进一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创新发展。
深化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构成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由多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既涵盖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了科学技术、教育和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进而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了数字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从科学技术层面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而且基于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及其同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紧密结合,也进一步提升了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丰富了劳动资料的结构内容,扩大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