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在全市已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的背景下,我市应在“发展壮大”上做好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为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一、整体情况
通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及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392个,已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消除“薄弱村”。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村(社区)220个,占比15.8%;50万元~100万元村(社区)131个,占比9.4%;10万元~50万元的村(社区)560个,占比40.2%;5万元~10万元的村(社区)481个,占比34.6%。2023年,**市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57.87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经营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20.53亿元,同比增长22.93%。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职能亟须厘清。**市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管理仍然由村“两委”代为履职。由村“两委”来代替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容易造成政经不分和滋生基层腐败。在村“两委”代行集体所有权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权往往由村里一把手行使,特别是在“一肩挑”的地区,村干部在集体资产经营和处置上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权力寻租行为和产生腐败问题。二是削弱村集体经济职能。行政村一级基层组织是一种功能交织、机构重叠的“三合一”综合性组织,既要承担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的职能,又要承担经济组织职能。多种职能叠加的基层综合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减少社会矛盾,但也会削弱经济职能。
(二)优势产业尚需培育。产业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精准选择发展产业是行政村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从产业选择的角度来看,**市很多行政村对选择什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仍不清晰;从产业发展链条来看,**市村集体经济产业链条较短。如在传统的农业产业,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的链条集中在上游的种植养殖环节,而中下游的深加工、物流、销售环节则较为缺失;从品牌建设来看,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尚未打响品牌,在市场上营销和推广的能力较弱,尚未形成符号经济;从产品质量来看,垄断性高品质产品供给较少,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竞争力有待提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