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文化园: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开凿至今逾2500年,蜿蜒纵流近3200公里,贯穿三大平原、五大水系、八大省市,不仅促进了中国南北之间的交通运输、经贸往来、政治联系,还融汇和哺育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千百年来,大运河奔腾不息,大运河文化绵延不绝,滋养着中华文明,传承着中华文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态遗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其中浙东运河既是我国建成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它的沿线积累了大量的文化遗存,是见证和记录大运河千年水脉、史脉、文脉的一条重要廊道。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浙江省绍兴市于20XX年决定实施浙东运河文化园建设工程。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察看古运河河道和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了解浙东运河发展演变史和大运河保护等情况,强调“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通汇古今的文化之河、文明之河
浙东运河发轫于春秋晚期越王勾践修凿的山阴故水道,起先用于挡潮、排涝和农田灌溉,之后航运功能不断提升。至汉唐时期,随着鉴湖的兴建与西兴运河的凿通,浙东运河的水道不断延长,体系日益成型,不仅与姚江、甬江、钱塘江等自然水道相连,还与京杭大运河衔接,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航运通道。到了宋代,浙东运河自钱塘江经绍兴、宁波通海的完整水运体系彻底形成,航运地位更加突出,既是通济天下的关键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元明清时期,浙东运河的航运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发挥着区域性的航运、水利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