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数千年而历久弥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文化建设摆在金融强国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赋予文化建设助推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而且通过深刻阐明五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既体现了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赓续中华文脉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具体来看,可以围绕五大要点阐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诚者,天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在金融文化中主要体现为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尊重客观事实、严格信守承诺,这是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基础,也是风险早识别、早处置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增强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不逾越道德底线以及法律底线,坚决惩治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这从义利兼得的视角探讨了义与利的关系,反映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追求经济利益要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克制唯利是图的欲望欲念。这就要求金融系统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积极践行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责任。要通过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切不可以损害人民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益。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