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不”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城镇就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带来提质升级、降本增效、业务创新等发展新机遇,显著增强其生存能力和成长活力,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有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因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先后发布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一批政策标准规范,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产品解决方案培育力度,推动平台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智库机构等多类主体做好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截至目前,已遴选出30个试点城市,将推动1.5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已有20余万家中小企业利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开展数字化水平自评,其中有4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
但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三不”现象,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生存压力大,导致转型意愿不强。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投资意愿受到冲击,绝大多数企业更加关注数字化项目的直接财务回报。二是行业覆盖广,转型需求各异。尽管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大企业较为简单,但对不同行业来说,中小企业所关注的转型场景、转型范围和转型深度存在很大差异,给转型推广带来较高难度。三是数字基础薄,转型成本高昂。中小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基础水平相比大企业存在明显差距,还面临较多的“补课”任务,会带来额外转型成本。调研发现,程度稍深的数字化改造项目均价在150万元左右,大幅超出中小企业承受能力。四是专业能力弱,转型资源匮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典型特征是缺钱、缺人、缺技术,单纯依靠自身能力无法满足转型要求。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