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图书馆是如何被发现的
谈藏书史或者图书馆史,就不能不谈图书的起源。关于中国书籍的起源,史籍中留下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河图洛书。相传上古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有龙马从黄河中浮出,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画成八卦,成为后来《周易》的来源。又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河中浮出神龟,背上驮着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按照洛书治水取得成功,又依照洛书划天下为九州,并制定九章大法来治理社会。所以《易·系辞》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表达了中华先民对知识的尊崇。目前发现的有考古证据证实的中国最早的图书和图书馆,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典册和“龟室”。说起来,这个中国最早图书馆的发现,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一个相关专家学者接力探索的故事。
清朝末年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
国子监祭酒总管全国的教育工作,王懿荣执掌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多年,曾经3次担任国子监祭酒,是一位名闻朝野的饱学之士,具有很深的金石学造诣。《清史稿》里特别提到:“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在当时的收藏界,王懿荣享有“得公一言,引为定论”的声望和影响力。在1899年,也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前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懿荣发现药店卖的“龙骨”——也就是龟甲兽骨上刻着一些奇怪的字符,出于一个金石学家的学术敏感性,王懿荣“见之狂喜”,认为这些字很值得研究。于是,他让家人大量收购药店里的“龙骨”,拿回家认真研究。由于刻在龟甲上的痕迹与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多有相通之处,深通金石文字、有着丰厚知识储备的王懿荣,很快就认出了龟甲上的刻痕是比金文更加古老的一种文字。因为碰到了王懿荣,龟甲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