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目标及指标编制方法
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
第1步: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的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明确该项目支出的功能特性。
第2步:依据该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从而确定该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绩效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第3步:将项目支出的总体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一)产出指标
1.数量指标:反映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量,预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其数量,如购买设备数量、绿化养护面积、补贴人数、建筑规模指标等。(实际完成率)
2.质量指标:是指项目预期的质量等次和质量实现程度,如质量合格率、质量达标率、考核优良率。
3.时效指标:反映项目预期工作进度,如计划进度完成率、完成任务及时率、工期指标、工程形象进度等。通用指标:完成任务及时率=(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100%。
4.成本指标:反映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如总成本、单位造价成本、单位功能成本、人均培训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通用指标:预算完成率=实际支出金额/预算安排金额*100%。
(二)效益指标
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前述相关产出所带来的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由单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填列。可进一步细分为:
1.经济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有经济效益产生的项目必须在经济效益指标下设定反映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三级指标。如促进农民增收率或增收额、采用先进技术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乘数、休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率(或增长额)等指标;没有经济效益产生的项目不需要设定。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