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与泡桐树的故事
泡桐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诗经》“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中的“桐”,就是泡桐,说明几千年前古人就已将泡桐作为制琴的重要原材料。北宋科学家陈翥在《桐谱》中,更是相当全面地记载了泡桐的栽培技术和桐木的用途。但泡桐就是一种常见树木,直到它的名字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在人们心目中被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选种泡桐
兰考是泡桐的故乡,由于泡桐根系发达,且具有速生、质优、繁殖力强、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非常适应兰考的盐碱风沙地,人们很早就开始在这里种植。20世纪60年代初,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兰考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但由于当时泡桐繁育技术还不成熟,大规模推广种植存在困难。直到1962年12月,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后,这一情况才得到扭转。
1962年12月12日,为治理风沙,焦裕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城关区老韩陵村那里得到一个重要信息,老饲养员肖位芬告诉他说:“沙土窝里能种泡桐树,挡风、压沙,用处多。”此外,他还得知国家林业部为繁育泡桐,选派了两个大学生,一个叫朱礼楚,一个叫魏鉴章,正在老韩陵大队林场开展相关研究,但由于他们是南方人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思想极不稳定。为留住这两个大学生,焦裕禄不仅多次找他们谈心,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有一天,焦裕禄来到老韩陵张庄泡桐园看望朱礼楚和魏鉴章,在嘘寒问暖后,他意味深长地指着一棵泡桐说:“这棵泡桐树,树干这样粗,树叶这样茂,没有扎得很深的根是不行的。你们是南方人,远离家乡,阔别亲人,这是为了革命,这是党的需要,只要在群众中扎下根来,你们的工作就会像这棵桐树一样,根深叶茂。”最后,他还关怀备至地说:“兰考是个沙区,现在又有特重灾情,生活是苦一点,但这是暂时的。兰考有这么多沙丘,现在看来是件坏事,将来林子一起来,就是个大好事。我们要和全县人民一道,共同奋斗,决心把这些沙丘变成绿洲,要它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目前,虽然困难,可能的话,供应你们一些大米。以后生活上、工作中,有啥困难或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党一定帮助你们解决!”在焦裕禄的鼓励和关心下,他们打消了离开兰考的念头,开始潜心于泡桐研究,最终彻底解决了泡桐繁育难题。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