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
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来势凶猛,给墨西哥造成超过4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近6.2%。危机冲击整个拉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
比索暴跌将墨西哥引向衰退
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降低15%,随之而来的是外国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比索,短短的三天时间,汇率就暴跌了42%。股市也开始暴跌,到1995年3月初,股市整体跌幅高达48%。在失业率和通胀率攀升叠加影响下,工薪阶层的收入下降了60%,通胀率一度飙升至50%,约35%的人群陷入了极端贫困。
为了适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则,墨西哥修改宪法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由于原本种植的农作物无法获利,大量农民选择与贩毒集团合作,墨西哥逐渐从毒品通道变为世界毒品产地,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成为阻碍墨西哥发展的毒瘤。这场危机迅速波及到南美国家以及欧洲市场和部分亚洲新兴市场。在危机爆发的当天,拉美国家的股票指数出现集体下滑,如巴西股票指数下降11.8%,阿根廷下降5.0%,智利下降3.4%。1995年1月欧洲股市指数下跌1%,远东指数下跌6.5%,世界股市指数下降1.7%。
危机根源
“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崩溃。20世纪70—80年代,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美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墨西哥政府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这一制度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造成了比索币值严重高估,且限制了汇率应对外部冲击的自动调整能力。当国际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前景和政治稳定信心不足时,汇率压力就会迅速累积,导致汇率制度的崩溃。墨西哥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280亿美元锐减至年底的60亿美元,远远不足以维持被严重高估的比索汇率。随着墨西哥外汇储备的下降和外债压力的加大,政府决定允许比索贬值,把短期利率从15%上升到32%来吸引资金的流入,但墨西哥银行还是在不断流失储备,仅仅在一个星期内就流出了64亿美元的储备。1994年12月22日,墨西哥决定放弃之前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自由汇率制度,然而此时危机已经酿成。到1995年3月,比索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跌至7.66:1。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