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规格最高的烈士追悼大会
纪念仪式是一定社会群体为追忆过往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而开展的一种仪式性集体活动,譬如追悼大会就是一种集体哀悼活动,植根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和价值观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45年,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夜,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正是在那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党专门做出了以党的代表大会名义召开烈士追悼大会的部署。追悼大会通过哀乐、祭文、悼词、挽词、讲话和演说等仪式化过程,追忆党的历史细节,感怀烈士的悲壮事迹,阐明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不仅能唤起人们的共同情感和集体记忆,而且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贯通起中国革命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伟大意义,起到既缅怀先烈又动员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的政治效用,实现了传承历史、刻写记忆、塑造认同、启迪未来的价值功能。
铭记烈士英名
在党的七大召开前,为了纪念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党就组织编纂了两部烈士英名录:一部是由中组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一部是中组部和总政治部合编的《军队烈士英名录》。前一部有4册,后一部有3册。据当时参加这项编纂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这7本名册中,每位烈士只有姓名、年龄、籍贯、性别、职务、何时何地牺牲,每人只占1行。除去相互重复的,两部英名录共9000多人。”在当时是“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烈士英名录。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和对敌斗争的残酷环境中,资料档案难以保存,能编出这两部烈士英名录,可以说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实属不易。
在党的七大闭幕的6月11日,大会通过了《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大会闭幕后,在延安召开扩大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以纪念三个革命时期死难的人民与党的烈士”。党的七大还公布了中共60名著名烈士,其中有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罗亦农等革命先烈。
追悼革命先烈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