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诈骗“新武器”

2024-04-23

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诈骗“新武器”


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带来极大冲击,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活跃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存在深度伪造、虚假信息、广告欺诈等问题,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新的技术工具,成为诈骗活动的“新武器”。预防、监测和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诈骗,保护公众免受智能诈骗行为的影响,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基于迁移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传输和处理现有文本、图像和音视频信息,自动创建出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方案。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形式从线下诈骗、电话诈骗扩展到网络诈骗。常见的网络诈骗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网络购物诈骗,诈骗者使用虚假网站、虚假商品和虚假促销信息,诱骗消费者购买商品,通过虚假支付链接欺诈消费者;网络投资诈骗,诈骗者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惑,通过虚假网站参与虚拟货币投资、股票期货等投资活动,骗取消费者钱财;网络视频诈骗,诈骗者利用提前录制的真人视频和盗录的视频影像,合成为欺诈视频,向视频被盗录者的好友借钱,开展诈骗行为。 


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诈骗新工具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三大监控治理难点。一是全链路信息监管难。诈骗者通过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渠道,与受害者联系,基于获取的个人信息和事前准备好的诈骗脚本,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诱导受害者使用银行转账、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方式向指定账户转款,并快速完成资金转移,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二是个人信息保护难。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窃取或购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网络账号、银行卡账号等,精准获取社会上各行各业人员的个人信息,为实施诈骗构建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三是智能生成产品识别破解难。诈骗分子基于开放数据流和获取的个人信息,使用深度合成技术,篡改图片或者视频信息,对原始信息进行深度伪造,获得人工智能生成产品,通过“换脸”“换声”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链路信息监管、个人信息保护和智能生成品鉴别技术上深耕细作,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切实将发展与安全相结合,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增强防诈能力。 


全文约2218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文旅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材料
  2. 党员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8篇)
  3. 国企集团公司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4. 某法院党组班子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5. 政协党组书记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
  6. 市委宣传部长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反面案例)
  7.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含案例剖析)
  8. 在2024年民主生活会前“四个带头”集中学习交流发言
  9. 市发改局副局长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0. 在县委巡察工作复盘会上的讲话
  11. 财政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2. 2024年组织生活会商会支部班子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13. 市委统战部部长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4. 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讨论确定困难党员、慰问对象)
  15. 2024年村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报告
  16. 党委书记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7. 在国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