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要“防”“治”并重

2024-05-05

对校园欺凌要“防”“治”并重


对校园欺凌予以有效治理,既是维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成年人法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恶性的校园欺凌案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不是无关紧要的“玩笑”“闹剧”,必须在重视法治的前提下,多方面协同治理,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避免悲剧上演。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展现了坚决治理校园欺凌的意志和决心。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事件。为更好完善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于20XX年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对校园欺凌概念作出了界定。2021年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0条将校园欺凌正式写进法律之中,将治理校园欺凌纳入法治轨道。


校园欺凌往往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其治理呈现如下难点:一是及时发现干预难。欺凌行为具有隐蔽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受欺凌后没有告诉家长、教师,而是在沉默中承受痛苦。且欺凌行为种类繁多,有着不确定性的诱发因素和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财产欺凌和网络欺凌等。二是有效处置惩戒难。不少施暴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多数案件以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结案,对施暴人震慑力不足。三是二次伤害阻断难。一些热点事件多经网络传播发酵,对受害人身心可能造成再度伤害。基于这些特点,防治校园欺凌确实面临着诸多认知与制度层面的掣肘。我国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尽管对校园欺凌作出界定,明确了基本态度,但效力等级比较低,权威性与执行力存在不足,责任主体与责任内容尚不清晰,如发现校园欺凌后,校方是否有必要告知司法机关,受欺凌者和家长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司法救助等,目前仍然缺乏明晰的规定。对校园欺凌的治理,应尽早行动,既有事后惩戒,又有事前的教育和预防,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恶性的欺凌事件发生。


全文约2284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县自然资源局“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五五”规划思路
  2. 2025年小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3. 财政局关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自查报告
  4.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招采和法规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5.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站各项工作职责、制度汇编10篇
  6. 县政协干部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7. 2025年学校教师入党申请书
  8. 区统计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9. 统战部长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0. 2025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11. 2025年入党申请书
  12. 区文物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文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13. 优秀网格员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14. 打造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5. 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参与“三重一大”决策工作指引
  16. 县委书记寄语:年轻干部要涵养“四种情怀”
  17. 国企党支部书记在公司党委巡察整改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
  18. 在2025年全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