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真情真性真言
《世说新语》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东床坦腹”不矫揉造作,遵从内心以本色示人而成为权臣郗鉴的女婿,典故“东床坦腹”的主人公,便是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誉的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作303-361年),字逸少,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右军将军”。王羲之的父亲是最早倡议晋元帝渡江的淮南太守王旷,从伯父是权倾一时的司徒王导,叔父王彬官至右仆射。作为当时第一大家族的王氏子弟,王羲之却仕途坎坷,官不过州郡。关于王羲之是否具有经世治国的愿望和才干,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他浓郁热情、自然率真的性格特点,确使他在当时的官场上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但他的崇尚自我、真诚自然一旦熔铸到书法创作中,直抵人心的艺术作品便诞生了。
王羲之少负盛名,即因为他被当时的名士周顗另眼相看。周顗性情直率刚耿,因不肯当面为王导向晋元帝求情,后被王导之从兄王敦杀害。王导后来在整理中书省文书时发现周顗一直在维护他,沉痛地对家人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王羲之十三岁的时候曾去拜访周顗,周顗“察而异之”,在当天的聚会中,有一道名贵的菜肴烤牛心,周顗亲自分割,第一个就给王羲之品尝。王羲之遂名声大噪。“及长,辩赡,以骨鲠称”,等年长一些,王羲之便以率真耿直的风骨著称。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