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日报》广告看边区金融治理的经验
《解放日报》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的机关报,在7年多的时间里刊登了大量党内外、国内外信息,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金融信息。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些金融信息中,有一类信息非常特殊,这就是金融广告。在《解放日报》创刊伊始,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和边区贸易局在《解放日报》上投放了不少广告,透过这些广告我们能够一窥陕甘宁边区银行在提升边币信用、稳定边区物价上所作出的努力。
发起平价运动抑制物价。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和军事封锁,维持金融稳定,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1年1月30日发出布告,决定边区内停止使用法币并发行边区银行票(边币)。由于边币发行仓促,加之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法币进行支付,其信用并未有效建立,边币持续贬值,边区物价高企。为此,边区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和物价。
1941年6月13日的《解放日报》出现了一则醒目广告:
勿失良机!!!光华商店、西北商店、交通商店联合大减价……在之后的数月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光华商店的减价广告,除了宣传联合减价活动,还有部分商品的减价信息。这个联合大减价的活动正是边区政府为平抑物价而发起的平价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1941年5月,国统区物价上涨,法币快速贬值,边区物价随之上涨,而且由于经济封锁导致物资进入边区的成本增加,边区的物价涨幅更高,在三边地区甚至有商人拒绝使用边币。为了让人们重拾对边币的信心,稳定物价,边区贸易局组织边区内各大公营商店有计划地从外购进生活必需品并在市场上以低于市场价销售,“凡必需品、日用品均较一般物价低三四毛左右”。各大公营商店减价活动开始后,“前往购买货物者拥挤不堪”。商店还宣布,市面物品不会缺货,且会视情况持续减价。平价运动持续了数月,是边区政府利用自有资金进行逆周期调节的一次尝试,通过平价运动稳定了物价,减缓了边币贬值的速度,增强了人民对边币的信心,同时也打击了一部分利用物价上涨囤积居奇的游资。
通过节储运动遏制通胀。1941年9月8日,《解放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