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式的工具书。中国古籍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认为类书既不属于经史,也不属于子集。从现存类书来看,它们广泛辑录古代天文地理、人物典故、诗文词语、名物史实、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知识,蕴含丰富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类书编撰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类书编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可溯源到秦汉时期,秦代吕不韦所撰《吕氏春秋》,是类书早期的雏形。到了三国魏时,我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类书——《皇览》问世。《三国志·魏书》记载:“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它具有类书广集群书、述而不论和随类相从的特性,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体例编排、篇幅上都可称之为类书,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真正的起源。宋代王应麟的《玉海》中说:“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可惜的是,《皇览》至隋末唐初就已全部亡佚,但引用其条目的古籍尚存。如《太平御览》引用20条,《水经注》引用13条,唐代《初学记》和《艺文类聚》皆引用了其条目。到两晋南北朝时,帝王普遍重视搜求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旧事、典故以资政,于是类书之体开始兴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部:一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执政时命令崔安编撰的《帝王集要》。据《隋书》记载:“《帝王集要》三十卷崔安撰”。后人也都认为它是一部关于政事历史的专业类书。二是北魏宗室、对文史多有涉猎的元晖牵头编撰的《科录》,这部书被后代学者认为是“实纪事本末一体之滥觞”。《魏书》记载,元晖“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不过,由于隋代以前的整部类书都已失传或亡佚,它们虽有部分佚文传世,但也难以看出其本来面目。
唐宋两代是古代类书编撰的发展时期。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给类书的编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在唐代,官修与私修类书同时得到了发展,约有一万余卷类书问世。尤其在宋代,雕版技术的应用和活字印刷事业的发展,加上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宋代文化更加灿烂多彩,也使各种书籍包括类书更趋完备和丰富,《太平御览》等类书都相继产生于宋代。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