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全球经济治理

2024-06-0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是朝向板块化、区域化抑或本土化方向发展,还是在各式各样的逆全球化中经历负和博弈煎熬?为回答全球化之问,中国积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打造一个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的新格局。中国在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调全球社会的和谐共生,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前行,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平等、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新秩序。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更展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全球治理新方案的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和谐共处的理念 


“和为贵”思想的现代应用。《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意指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治理中,以礼仪为手段,追求和谐共处之境,视和谐为最为珍贵的社会价值。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和为贵”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和睦,这种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中体现为倡导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这一思想鼓励建立基于对话、协商和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冲突,通过构建多边贸易体系和投资框架来促进各国利益的和谐共生。 


“天下大同”观念的全球视野。《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描绘了一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国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理想世界图景,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崇高追求。“天下大同”不仅是对修齐治平思想的外延,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早期表述,体现了古人对普遍仁爱、礼运大同社会的深切向往。它呼吁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成果的共享,共同应对诸如贫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努力迈向一个更加包容、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天下大同”为解决国际经济不平衡、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繁荣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指引和价值基础。 


全文约261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青年干部座谈发言稿参考汇编(3篇)
  2. XX乡镇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
  3. (3大类28方面)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治台账
  4. 组工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党课讲稿
  5. 做好省委巡视期间信访工作讲话
  6. 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专题会议讲话提纲
  7.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8.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9.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10.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11.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12.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13.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4.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15.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6.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7.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8.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9.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20.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