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2024-06-30

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宋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北方地区陶瓷手工业大发展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政权下的陶瓷制品也是多元一体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位于河北、河南、陕西等陶瓷生产重要区域之间的山西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怎样的陶瓷文化,又在陶瓷发展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的台地边缘。上世纪70年代调查中被发现,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对霍州窑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系统考古工作。发掘面积共计600平方米,呈现出宋末、金、元、明时期的窑炉、作坊等各类重要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产品残片和窑具,厘清了霍州窑从北宋末期到清代初年的烧造历史,第一次从考古学上建立起了霍州窑业历史分期标尺,展现出霍州窑全新的窑业面貌。 


霍州窑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明初成书的《格古要论》,书中从古玩鉴赏的角度对霍州窑元代生产的细白瓷产品和定窑的关系做了简要评价。虽只言片语,却将霍州窑与汝窑、龙泉窑、古定窑等名窑并列记载,显示出霍州窑的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北宋后期霍州窑开始烧造,面貌与汾河流域北宋介休窑基本相同。金代霍州窑烧瓷技术迅速成熟,呈现特征迥异的地域性窑业面貌。以细白瓷为主流产品,兼烧粗白瓷和黑釉瓷。以“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细白胎施透明釉,擦去釉层露出环形胎体,同类器物直接相叠接触,最大限度利用了窑内空间,是保证产量前提下的中高档产品生产策略。以细凸线纹印花为显著装饰特征,纹样题材极富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活泼而灵动,纹样连续布局或等分分栏布置。印花纹饰中的姓氏标记,表现出以作坊为单位的生产经济形态和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霍州窑金代细凸线纹印花装饰或疏或密不用边饰,其活泼灵动的艺术风格整体表现出与定窑印花规整、繁密风格迥异的面貌,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全文约216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2. “七一”党课讲稿:汲取党史智慧力量,淬炼过硬组工作风
  3. 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4. 县总工会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5. 领导班子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6.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巡视整改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7. 国有企业关于构建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8. 2025年上半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2篇)
  9. 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报告
  10.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门办教育实施方案
  11. 走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新路”
  12. 在2024年全市社会化禁毒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13. xx县水务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14. 公立医院满意度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15. 组织部长在部机关全体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