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2024-06-30

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宋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北方地区陶瓷手工业大发展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政权下的陶瓷制品也是多元一体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位于河北、河南、陕西等陶瓷生产重要区域之间的山西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怎样的陶瓷文化,又在陶瓷发展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的台地边缘。上世纪70年代调查中被发现,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对霍州窑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系统考古工作。发掘面积共计600平方米,呈现出宋末、金、元、明时期的窑炉、作坊等各类重要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产品残片和窑具,厘清了霍州窑从北宋末期到清代初年的烧造历史,第一次从考古学上建立起了霍州窑业历史分期标尺,展现出霍州窑全新的窑业面貌。 


霍州窑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明初成书的《格古要论》,书中从古玩鉴赏的角度对霍州窑元代生产的细白瓷产品和定窑的关系做了简要评价。虽只言片语,却将霍州窑与汝窑、龙泉窑、古定窑等名窑并列记载,显示出霍州窑的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北宋后期霍州窑开始烧造,面貌与汾河流域北宋介休窑基本相同。金代霍州窑烧瓷技术迅速成熟,呈现特征迥异的地域性窑业面貌。以细白瓷为主流产品,兼烧粗白瓷和黑釉瓷。以“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细白胎施透明釉,擦去釉层露出环形胎体,同类器物直接相叠接触,最大限度利用了窑内空间,是保证产量前提下的中高档产品生产策略。以细凸线纹印花为显著装饰特征,纹样题材极富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活泼而灵动,纹样连续布局或等分分栏布置。印花纹饰中的姓氏标记,表现出以作坊为单位的生产经济形态和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霍州窑金代细凸线纹印花装饰或疏或密不用边饰,其活泼灵动的艺术风格整体表现出与定窑印花规整、繁密风格迥异的面貌,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全文约2169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16篇)学习贯彻二十届精神心得体会合集
  2. 大兴调查研究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优良传统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3. 县自然资源局“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五五”规划思路
  4. 2025年小区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5. 财政局关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自查报告
  6.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招采和法规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7.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站各项工作职责、制度汇编10篇
  8. 县政协干部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9. 2025年学校教师入党申请书
  10. 区统计局党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11. 统战部长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2. 2025年最新入党申请书
  13. 2025年入党申请书
  14. 区文物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文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15. 优秀网格员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16. 打造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7. 国有企业党支部(党总支)参与“三重一大”决策工作指引
  18. 县委书记寄语:年轻干部要涵养“四种情怀”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