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树浦水厂——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
杨浦滨江曾经创造了无数“工业之最”,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也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这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就是兼具功能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文化遗产——杨树浦水厂。20XX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杨树浦水厂的前身是立德洋行供水公司,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建厂史。19世纪40年代,伴随《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上海开埠了,并迅速发展成为万国大都会。城市日益“膨胀”,人口大量聚集,使得上海的饮水问题凸显。杨树浦水厂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1883年6月29日,时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杨树浦水厂是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使上海这座城市率先步入了现代化进程,孕育了现代城市文化及城市文明。杨树浦水厂还是公用事业建设的典范,沪上居民由此结束了用明矾净化江河饮用水的生活,兼收并蓄的上海城市文化由此起步,城市文明也随之丰厚起来。
杨树浦水厂别致的建筑风格彰显了经典的建筑文化,跨越百余年时光,依然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杨树浦水厂,因杨树浦而命名。浦,在上海人的字典中,就是河湾。英国工程师哈特把厂房设计成中世纪哥特式古堡,整体颜色为铁锈红,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门、窗等开孔处采用尖拱、马蹄拱等形式,水厂正门两边各有一个与主楼垂直相连的双层城堡式城楼,顶部分别竖有旗杆,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厂内的净水滤水设施大多较为平旷,缺少围合,此外还有助于守卫水厂、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后来修缮、扩建的建筑也都延续了当初设计师哈特定下的哥特式风格。当年水厂的部分建筑保留至今,有的厂房、滤水池还在使用,水厂正门也依然如初。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