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学教育难题,怎么做?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基础教育阶段的高质量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视不足,造成我国中小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质量不高,科学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整体落后,“重知识掌握、轻创新训练、弱技能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是育人模式尚未彻底变革,无法适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必须改变以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位的教育,更加强调面向学生终身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应该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探究的持续热情,并支持他们掌握开展科学实践的能力,形成对于科学身份的认同以及从事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关注具体知识点的教授,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跨学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未能真正在课堂普遍实现;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极为关键的实验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能够开展项目式等促进创新学习的机会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二是专业化研究队伍薄弱,难以有效支撑科学教育实践。欧美一些国家能够有效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与其拥有长期稳定的科学教育研究资助体系、专业化科学教育研究团队,以及坚持循证导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密不可分。在要求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科学教育的同时,基于专业化团队形成理论与实证研究来反哺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我国的科学教育研究资助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资源投入有限,难以形成长久的团队合作关系,这为有效支撑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实践带来了实际困难。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