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学院的办学历程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7月,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马列学院初建于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李家沟口村,后迁入北京香山慈幼院、碧云寺西跨院,最后落脚在自得园。一路辗转,但马列学院教学工作始终不曾中断。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应运而生气象一新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发布通知,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成立华北中央局,并委托华北局办理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两个多月后,7月24日,为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的决定》,由刘少奇兼任院长,马列学院的任务是比较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
马列学院招收学员的条件是:参加过实际工作(参加学生运动及其他政治运动在内)五年以上,在政治上思想上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政治正派,文化程度要能写文章或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的水平。党龄不拘,候补党员亦可。一切学生均须经过考试,但由中央特别批准的高级干部则不在此限。
马列学院时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炼和理论概括。马列学院在向毛泽东并党中央正式上报的《关于马列学院的教学任务、教学方针、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及党务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列学院的办学方针为“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报告中说明:“这也就是‘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的方针。根据此方针,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理论教育计划、联系当前实际工作的计划、联系思想改造的计划、组织审查工作的计划四个方面。”这一办学方针进一步丰富了党校教育思想。
校址初定积极办学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