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昭萍千年芳华盛
地处赣湘交界、罗霄中段的萍乡,群山拥簇、五水环抱,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从三国东吴宝鼎二年(267年)设县、1960年撤县设市、1970年升为省辖市至今,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从昭萍问孔的历史云烟中走来,从工人运动的波澜壮阔中走来,从煤城转型的华丽嬗变中走来,在浩荡的历史长河里弦歌不辍、奔腾不息、华章不断,书写了吴风楚韵传千年的壮丽与荣光。
古色昭萍越千年
悠悠吴楚地,脉脉萍实里。商周时期,这里诞生了江西三大古城之一的田中古城。春秋战国时期,这座古城因楚昭王在此渡江得萍实而获名萍乡,又被称为楚萍、昭萍。《孔子家语》记载,“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萍水草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后来,昭王兴楚、礼聘孔子,这段“昭王问名、孔曰萍实、霸业是谶”的佳话璀璨于历史长空、流传下千古美名。宋代黄庭坚曾赋诗《萍实里》,“楚地童谣已兆祥,果然所得属昭王。若非精鉴逢尼父,安得佳名冠此乡”。
河流奔腾不息,诉说着萍乡得名的历史佳话;山川静默无语,承载了文人墨客的千载情思。雄峙东南的“云中草原、户外天堂”武功山,自古与庐山、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10万亩高山草甸为世界同纬度独有。明代徐霞客慕名登临,写下武功山游记,盛赞“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弥漫着古老、神奇、禅意气息的杨岐山,流传着“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的故事,珍藏着唐代刘禹锡亲撰的乘广禅师碑文。杨岐宗法从其祖庭杨岐普通寺出发,遍于南北、远播海外,并在东南亚尤其是日韩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玉皇故里、道教圣地”玉皇山、与姚崇等三大名相结缘的玉壶山、有“地下艺术长廊”之称的亿年溶洞孽龙洞……山水和文化交相辉映,留下风光无限、诗意无边。
山水有情,文化有韵。从游于此赋于此的朱熹、周敦颐、黄庭坚、王阳明、徐霞客,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刘凤诰、文廷式、朱益藩、喻宜萱、黄海怀;从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萍乡孔庙,到起迄于宋代的濂溪书院、修筑于明万历年间的鳌洲书院……古老的萍乡穿越历史、余韵悠长。
红色热土育峥嵘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