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市紧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坚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加快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分别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全年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且连续9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5月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2.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三。2021-2023年连续三年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一、突出转型升级,把牢发展方向
(一)坚持创新引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举办南华大学等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专场,加快技术产品攻关及成果就地转化。2023年,我市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40余项,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88家,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67家。
(二)推动数字赋能。开展“智赋千企”行动,与工业富联共建我市智造谷,通过组建专门基金、寻求央企投入、优化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2023年,3家企业场景入选国家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新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智能制造企业88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21个。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三)加快绿色转型。实施“金紫宇光刻胶用感光新材料”等节能降碳示范项目,推动衡钢集团等重点用能企业加快设备节能改造,53家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我市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4%,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35家,列入国、省绿色制造名单93个。引导盐卤化工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循环利用,对衡东经开区等6个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200余万吨,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二、突出企业培育,激活发展动力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