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面
俯瞰珠江三角洲腹地,西江、北江在佛山交汇,化作蜿蜒河网穿城而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岭南水乡风情,滋养了源远流长的岭南广府文化。千百年来,迢迢江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佛山人民,也见证着佛山从“四大名镇”“天下四聚”再到改革先锋、制造名城的传奇历程。
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各地原住民就纷纷来到佛山的西樵山采石制器,这一活动持续数千年,西樵山也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先秦之前,佛山为百越之地,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属南海郡核心区域,自此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唐贞观二年(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铜佛像,认为此处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沿用至今。
得益于四通八达的水路航运,唐宋年间佛山手工业和商业已经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成为“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
佛山自古精于制造,曾是我国南部冶炼中心。宋代所铸的鼎、锅、钟、塔等已闻名全国,明代以后生产的广锅、广钟、广炮等产品走向世界,赢得“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的赞誉;鸦片战争珠江口抗击英军的重炮就产自佛山,而今仍伫立在虎门炮台旧址。佛山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活态陶瓷柴烧龙窑——南风古灶,历经500多年薪火相传,成就了“石湾瓦,甲天下”的传世美誉。正因铸造、陶瓷、纺织、医药等行业鼎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厚植于此、生生不息。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