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技术应用的风险防范与规制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刷脸”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身份核验的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刷脸”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诸如商家未经同意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收集人脸信息、部分场所进出强制“刷脸”、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被3D打印的人脸模型所欺骗等事件的发生,公众开始对“刷脸”技术使用产生信任危机。在“刷脸”使用风险不断升级的基础上,亟须完善“刷脸”技术的具体规则,规范“刷脸”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及其人身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刷脸”技术滥用的新形态及主要危害
“刷脸”技术应用主要指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为人们提供人脸识别技术产品或者服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刷脸”技术愈加成熟,滥用问题却愈发凸显。
第一,“刷脸”技术应用场景扩大,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提高。除了传统的公共安全、金融支付、交通出行等领域,“刷脸”技术正在向更多细分领域渗透,强制“刷脸”认证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有的景点的进出、医院挂号、企业招投标都需要人脸识别,人脸信息被索取的频率提高。随着“刷脸”应用场景的扩大和细化,有些机构通过将“刷脸”与其服务捆绑的方式来采集和存储海量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会对个人造成较大损失。
第二,关联分析能力加强,个人隐私更易被全面掌握。“刷脸”技术的常见用途包括基于人脸信息的特定对象身份验证、特定对象状态判断、人流量检测、生物识别等。随着多功能集成智能系统的出现,可以通过深层次的人脸识别技术快速锁定个人身份并全面掌握个人的信息,从而增加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第三,“深度伪造”技术发展,威胁“刷脸”技术可靠性。随着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深度伪造”技术日益成熟,已经在影视剧制作、网络直播等领域广泛应用。“刷脸”技术所收集的人脸信息也会成为“深度伪造”技术进一步训练优化的养料,有助于生成高度逼真的虚假人脸图像或视频,使“刷脸”应用更加难以辨别真实面部和高质量伪造面部,导致“刷脸”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增加身份冒用和欺诈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危及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甚至影响社会公共秩序。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