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皇皇《汉书》出兰台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王莽的新朝。王莽改制的失败,导致了绿林、赤眉等遍布全国的农民起义,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王莽之乱导致西汉宫廷藏书大多被毁和散佚,这是继秦火之后中国官方藏书遭到的又一次重大灾难。
不过到刘秀重整河山,建立东汉之后,朝廷又逐步聚集了大量藏书。李尤在《东观赋》中形容“道无隐而不显,书无阙而不陈。览三代而采宜,包郁郁之周文”。东汉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藏书成就呢?这主要归功于法律保障、技术发展和几任皇帝的积极作为。
首先,汉初废除秦代《挟书律》是图书发展的法律基础。因为废除了《挟书律》,平民百姓才能开展正常的图书制作和交流活动,而这又促进了民间藏书的发展。西汉的时候,民间已有了“书肆”,类似于现在的实体书店,只要你有钱,许多书在“书肆”都可以买到。对于那些没钱买书但又想看书的人,也可以在“书肆”看书。随着社会对书籍需求量的增加,还催生了专职的抄书职业:佣书。因为当时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所以图书的复制只能靠传抄。但即使只是手工传抄,也使得民间的藏书大大增加。当时还有一种“槐市”,也是书籍交易市场。汉武帝设立太学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成帝时,人数已达数千之众。众多太学生聚集一地,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因此逐渐在太学旁边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之所以叫“槐市”,是因为那个地方有很多槐树而得名。集市每半月一次,交易的内容不仅是地方的特产,更主要的还是大家所用的图书。自己用过的书不用了,需用的书一时又没有,大家就到“槐市”去进行交易,以我所有,换我所需,互通有无,对当时的图书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王莽之乱时,许多文人带着自己的藏书躲入深山,到东汉朝廷建立并向天下征书时,这些人又带着自己的藏书重出江湖,为朝廷征书大业贡献了力量。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