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宏道书院—关学重镇 革命熔炉
明成化《三原县志》称“天地冲和之气,萃于西北,而关中为盛,三原尤为关中甲邑”。被冠以关中甲邑的陕西省三原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最有名的书院是始建于明代的宏道书院。宏道书院位于三原县北城中学西侧,现存一栋有近百年历史的教学楼和10多方碑刻,院内设有宏道书院文管所,负责书院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名臣父子接力办学
宏道书院创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是“弘治中兴名臣”王恕致仕后支持其子王承裕创建的。弘治六年(1493年),王恕之子王承裕中进士。不久,王承裕陪同父亲返回故里。王恕为官、为学皆为当世楷模,来请教的士子众多。最初,这些人借用一间僧舍起居,题曰“学道书堂”。王承裕在“学道书堂”后建房一间,名曰“宏道书屋”。弘治八年(1495年),王承裕任职兵部,后因病返乡。为更好地讲学传道,王承裕在永清坊普照寺废院的基础上建起书院,取名“弘道书院”(清乾隆年间为避清高宗名讳,改为“宏道”),旨在弘扬为学、为人、为官之道。
据明代陕西提学王云凤《宏道书院记》记载,宏道书院规模宏阔,南北长150米,东西宽40米。书院门楼题“仰高”二字,门铭:“门启何向,终南百里。来从来游,高山仰止。”第二道门题“恭敬”,门铭:“礼云笃恭,语云笃敬。出入翼翼,庶几作圣。”中院之门题“中立”,门铭:“君子之教,中道而立。惟彼能者,可以企及。”正面为宏道堂,堂东为庖厨,堂西为库房。宏道堂后为考经堂,王恕将多年珍藏的5000多册典籍捐赠给书院考经堂,以供学子博览。再后为春光亭,亭子东侧为清风轩,西侧为明月庵。亭轩周围遍种牡丹、菊、梅等花卉,以陶冶学子性情。东西两院各建校舍11间,东曰“逊志”,西曰“省身”,为学生休息之地。后院东北角为清峪草堂,草堂门额题“卧云”。西北角为嵯峨山房,山房门额题“卧雪”。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