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如何抓军纪
加强纪律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邓小平从1929年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到1989年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为创建发展新型人民军队、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漫长军事生涯中,注重抓军纪是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在纪律建设上的真知灼见和坚定执着,至今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
军纪体现军队的性质,事关部队形象,直接影响着战斗力。邓小平认为纪律是人民军队赢得群众、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他特别重视军队纪律建设,总是能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邓小平和张云逸等在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了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形象,他教育部队指战员,“红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军队,一定要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和老百姓亲如家人”。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先后任一二九师政委和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代理北方局书记,和刘伯承一起统率部队转战太行山、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邓小平针对军纪、党纪松懈的问题,明确要求“必须严肃党的、军的纪律,教育同志,克服松懈、散漫、调不动的现象”。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与刘伯承密切配合,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6年8月,邓小平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部队调防任务紧急,大约有百分之三的人忽视纪律。他迅速召开会议,部署在所有的部队里开展执行纪律的群众运动。这一运动要做到3条:一是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应对百分之三破坏纪律的分子发动群众性的检查,坚决反对自由主义的态度;二是各级首长负起责任来,决不能纵容;三是把纪律执行起来。为了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1947年8月,邓小平在以中原局名义起草给所属部队的指示中提出,“我军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整军风纪,是树立良好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的先决条件”。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