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揭开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的面纱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邵店村东侧清水河谷阶地及南岸巨大的簸箕形山坡上,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当地人把这种中部略向内凹,坡度较缓而且宽阔的黄土地貌叫“大地湾”,遗址因此得名。大地湾遗址距今约7800—4800年,可划分为五个文化期:第一期属大地湾文化,第二至四期属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第五期属常山下层文化,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大地湾遗址是我国罕见的经过科学划分和发掘的、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型遗址,为甘青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
见证中国北方从采集狩猎到早期旱作农业经济的演变。大地湾遗址是目前我国北方位置最靠西的早期旱作农业栽培与驯化中心,因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态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
距今6万年时,大地湾遗址区域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即使完全依赖简陋的石英石片或碎屑工具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先民仍然能过上较为稳定的生活。距今4.2万至3.3万年期间,气候环境恶化,食物极度匮乏,人口数量减少,石制品数量急剧减少。距今2万至1.3万年期间,随着气候条件改善,大地湾出现了一种用玉石打制、可以装骨柄和木柄的细石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进入更为先进的采集狩猎经济阶段。距今8500至7700年,陇西黄土高原进入1万年来最为温暖湿润的阶段,大地湾一带由高级采集经济向早期栽培经济过渡。1980年,在大地湾一期遗存灰坑中发现了8粒黍的米粒。经科学家测定其与现代籽粒仍有较大差距,说明当时该地农业尚处于初始阶段,经济形态仍以采集和狩猎经济为主。距今7000年以后,随着气温和湿度的相对下降和人口压力的增加,单纯仰求于自然的生活方式逐渐难以为继,至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4900年),以种植黍和粟为主的农业经济成为当地先民经济生活的主体。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