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廉政思想
顾炎武的廉政思想主要涵盖在《日知录》卷七至卷十九,核心观点是《与公肃甥书》所言:“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而其本在于养廉。”他孜孜以求探寻廉政建设规律,是为了实现“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的人生志向。顾炎武的廉政思想既汲取历史滋养又立足现实问题,主张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为后世怎样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官员清正开出良方。
君臣来自百姓。顾炎武通过考察上古时代君臣产生的历史渊源,提出“为民而立之君,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这是对“三纲五常”等级制度观念的辩证否定,认为君主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位,不是能够骑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的“天之骄子”;官员同样来自百姓,原先也靠耕田谋生,不是天生高贵,厘清了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顾炎武认为建立一个清廉政府,统治者要确立“救人以事,此达而在上位者之责也”的权力观,将为百姓分忧解难看作自己的本职所在。
取士先看品行。顾炎武生于明末,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失败,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认为八股取士危害远远大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他深刻揭露科举制度诱导读书人为追求高官厚禄而苦读,一旦中举为官往往形成大肆贪污受贿的补偿心理。顾炎武认为要选拔真正的人才,必须综合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实行以考察品行和民间声誉为主,同时考核个人处理实务能力为补充的选拔制度。他说:“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以雕虫为后科”,强调只有罢黜不择手段搜刮百姓钱财的小人,选拔心忧天下、执政为民的君子,才能促使官场风气清正;只有制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公开公正公平录用程序,才能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推行廉政善政夯实人才基础。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