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金融治理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深刻揭示了全球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的薄弱与金融治理机制的滞后。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及欧美国家持续通胀,一系列事件如同逐一触发的多米诺骨牌,加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风险的全球传染,凸显了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合作、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稳定与公平的紧迫性。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双边层面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为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国际金融援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的设立,为宏观金融形势、金融稳定和监管等关键议题提供了对话与分歧管控的平台。在多边和区域合作方面,中国深化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金融合作,通过联合融资助力区域减贫和开发。中国在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P)框架下,积极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财政金融合作,加强区域金融沟通,同时在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和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巩固了区域金融稳定。
国际金融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受国际贸易疲软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023年的2.7%降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水平,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2021年以来,欧美国家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形成原因之复杂、发展过程之反复、影响范围之广泛都远超预期,全球金融市场至今仍未完全走出阴霾。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