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好旅游发展保护与利用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发展旅游坚持以保护为前提,避免过度商业化,努力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绿色旅游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导向。
发展绿色旅游是适应旅游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面性跨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无论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还是以绿色能源战略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都在重塑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的国土空间格局,也奠定了绿色旅游的资源基础和未来走向。20世纪80年代的入境旅游享受了一波“开放红利”,21世纪前10年的国内旅游享受了一波“人口红利”,在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的今天,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对现代旅游发展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时代之问。这是一道旅游业必须回答,而且要回答好的考题。
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以后,游客在行程中不再只是单纯追求“我来了,我看了,我走了”,而是更在意“我爱护了、我反哺了、我贡献了”。以负责任的方式出行、偏好含绿量更高的产品、愿意为绿色品牌支付溢价、乐于尝试新科技减少碳排放等,正在由过去的伦理倡导转化为游客的自觉行为。在全球气候挑战严峻、极端天气频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每年为全球市场贡献近65亿人次游客的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旅行,推动旅游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成为旅游者的自觉行动。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