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更的常见类型与审计思路

2024-08-07

工程变更的常见类型与审计思路


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常常会发生一定规模、数量、标准、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修改。实践表明,因工程建设项目的差异性,引起工程变更的动因、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形成工程变更的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在此,分享对其审计的思路。


一、常见类型


(一)完善型。一般是因为工程建设前期受客观原因影响,勘察资料不详尽、原勘察设计成果与自然条件不符,导致设计不准确、原设计文件漏项缺项,为保证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落实环保政策而进行的工程变更;还有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适应业主单位对建设产品功能的改变需对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内容和施工进度进行的变更调整。


(二)节约型。为节约工程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资源消耗、缩短施工工期等而发生的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在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工程数量、减小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进行的优化设计而引起的工程变更;为节省占地和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施工条件,涉及农田、水利、工矿、城镇规划、景区开发、生态建设以及文物、环境保护等工作,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而发生的变更调整。


(三)政策型。为落实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或者为了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而进行的工程变更,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的政策性要求均在工程设计中得以贯彻落实,主要是新的政策实施前已完成设计、新的政策实施后仍在施工的工程项目,如:“5.12”大地震后强制要求建筑工程必须提高抗震水平,故抗震设计未达规定级别的在建工程均进行了设计变更,采取了相应的变更措施。


(四)易责型。主要是指施工单位通过工程变更,使相关责任发生易位,转嫁返工、损失费用,具体表现为:施工单位因对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不熟悉,或者未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和监理指令施工,或者施工方法不正确、工序不合理或保障措施不到位,或者缺乏安全、环保措施、设施,应对特殊事件采取措施不力,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需要改变方案、工程返工,施工单位常以工程变更的形式,规避、掩盖本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将返工费用或损失费用转嫁给建设单位。


全文约232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习语”金句选编100篇
  2. 国企领导干部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3. 党员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2篇)
  4. 医院副院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
  5. 主题教育个人自学计划表
  6. 支部班子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7. 乡镇党委书记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8. 机关单位党组书记在2024年民主生活会会前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9. 党员领导干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10. 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上年度整改+四个带头+个人事项+典型案例)
  11. 2025年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12. 县团委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13.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4. 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点评意见(6个点评意见)
  15. 2024年公司党委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情况报告
  16. 宣传委员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17. 上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18. 市交通局副局长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9. (120篇)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四个带头)汇编
  20. 对照“四个带头”剖析“典型案例”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含2023整改事项_4方面15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