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在消耗了大量天然资源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城市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占固废垃圾总量的40%,年产生量保持在20亿吨以上,是固废的第一大来源构成,而资源化率仅为40%左右,与发达国家95%以上的资源化率水平相差甚远,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任重道远。
建筑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总体上不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转,在建筑垃圾的行业管理及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相关工作落实滞后,未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制定相关工作规划,制度相对缺失。二是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统筹不够,消纳能力不足,有些地区在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无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违规设置弃土场,露天堆放建筑垃圾,甚至形成数十米高、占地数百亩的“渣土山”。三是技术工艺简易、落后,部分已建成项目长期低负荷运行,存在“以建筑垃圾处置为名立项、实则生产建筑材料”的表里不一、名不符实现象。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的地方存在源头管控虚化弱化、过程监管流于形式的情况,违法倾倒问题禁而不止,跨区域私拉乱倒问题频发。五是违规倾倒建筑垃圾导致生态破坏问题凸显,有的地区建筑垃圾违规倾倒中混有大量泡沫、塑料、橡胶、涂料、油漆等白色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长期无人监管,严重破坏水、土壤和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处置乱象的成因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行业发展之所以出现以上五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现实中相关主体存在“不愿做”、“不想做”和“不敢做”的情况。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