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年人防诈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人群体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成为了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近年来,老年人被骗案件频发,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感。因此,深入了解当前老年人防诈骗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老年人防诈骗的现状
1.1老年人受骗案件频发
近年来,老年人受骗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且涉案金额巨大。据昆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60岁以上人员受骗情况占总案件数的5.82%,占总损失数的8.48%,案均损失较全市平均损失偏高45.32%。从案件类型来看,虚假征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购物服务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以及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案件较为高发,占总数的81.63%。
1.2诈骗手段多样化
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不断翻新诈骗手段。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以百万保障或开通某种保险后会扣费、开通网络平台会员需退费、直播带货交学费、机票退费等为由进行诈骗。此外,还有通过免费礼品引诱老人参与活动、讲座,打亲情牌博取老人信任,以及高回报忽悠老人投资等手法。
1.3老年人防骗意识薄弱
由于科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防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较差,老年人往往难以识别诈骗分子的伎俩。他们容易轻信陌生人的谎言,对虚假信息缺乏判断力,从而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
二、存在问题
2.1老年人认知有限,防骗意识薄弱
当前,养老诈骗案件呈现犯罪场景网络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老年人受限于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退化等因素,对新事物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认知辨别水平低,防骗能力弱。他们往往难以识别诈骗分子的伪装和陷阱,容易上当受骗。
2.2亲情陪伴缺失,情感空虚易被利用
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群体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老年群体普遍缺乏亲人陪伴,情感空虚。诈骗团伙犯罪分子抓住其无人陪护、情感空虚的特点,实施针对性诈骗。他们通过嘘寒问暖、送生日礼物等方式博取老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行为。
2.3养老服务市场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完善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