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到科学家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并寄语两院院士当好“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科学家精神不仅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构筑民族精神高地、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多重挑战与待优化领域。首先,学术生态面临挑战。科研不诚信行为侵蚀科研的纯洁性,“学阀”现象的存在限制科学创新活力,“帽子”迷信现象扭曲科研评价体系,过度行政化干扰科研自主性,影响科研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对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其次,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力与科研素养上存在短板。应试教育模式偏重考试成绩,不利于培养未来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科研伦理和职业素养教育的欠缺,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构成潜在威胁。再次,宣传策略与公众认知有待提升。传统宣传方式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科研成果展示往往侧重于技术成果,忽视了科学家精神的普及,公众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与支持。最后,落实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虽然全社会已普遍认识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走过场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可能只是口头上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但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科研活动中,导致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人心。
面对上述挑战与困境,需从科研诚信、教育体系、宣传策略、责任落实等多方面入手,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