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君子之风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状况,可从中管窥上古社会风貌。《诗经》里的诗篇涵盖了诸多社会角色,“君子”便是其中之一。在《国风》《小雅》与《大雅》等篇章中,共有63首诗,提及“君子”一词近190次。不同篇章中的“君子”身份不同,既有代表贵族的统治者,也有品德高尚之人,还有被女子倾慕的男子。但是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品格特征,那就是有学识、有道德、有教养。
以端庄谦敬为规范的礼仪风度
仪态端庄是君子修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君子应仪表端正,举手投足之间都要合乎礼仪规范。《曹风·鸤鸠》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里的“仪”指的是君子外在的威仪,包含了个人仪表、举止风度以及礼仪做派等一系列综合特征,一般通过君子的仪容举止及衣服配饰表现出来,例如《秦风·终南》中“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凡是提及“君子”,多用“乐胥”“乐”“岂弟”等字眼进行修饰,如《小雅·桑扈》中“君子乐胥,受天之祜”、《周南·樛木》中“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小雅·蓼萧》中“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小雅·湛露》中“岂弟君子,莫不令仪”等等,“乐胥”“乐”“岂弟”都有和和乐乐、平易宽厚的意思,旨在赞许君子风度翩翩、谦敬辞让。总的来说,君子在朝堂上要气度雍容,在庙堂上要庄敬严肃,在宴席上要平易温和,只有这样才能处处彰显君子风范。
以诗书才学为基础的文化素养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