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时空的奇文:《陈时政疏》
《陈时政疏》的作者是马周(601—648年),他被称为“平民宰相”,也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能够达成贞观之治,马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周明于大势,擅长实务。《新唐书》中记载:马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旧唐书》亦对他有“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的评价。“善敷奏”“能敷奏”都是说马周的奏疏写得好,能得到这样赞誉的还有贾谊、苏秦、张仪、终军等杰出政论家;“动中事会”“动无不中”讲的是他应变的才能;“裁处周密”“深识事端”是形容马周深入剖析问题的能力和妥当处理问题的方法。马周写作政论文,在高屋建瓴的同时条分缕析,不仅振聋发聩也让人心悦诚服。与他同时代的岑文本对马周的才华很是钦佩,他说:“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
具体到《陈时政疏》这篇文章,之所以得到唐太宗的高度认同,且流传久远,是因为该文直抒己见,不事虚饰,讲清了四个重要观点。
其一,该文劝导唐太宗为政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李世民是杰出的帝王,然而也多欲多求,很容易导致刻薄寡恩。“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无疑是对症下药的良方。马周以史为鉴,对历史大势有着深谋远虑,他回顾夏、商及两汉之所以有这延绵数百年的国祚,主要原因是“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从魏晋到隋代,昙花一现的王朝也不胜枚举,原因是“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所以,君主的为政举措如果有不当之处,就很可能要面对“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的局面。马周直言:“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所以,对自身要有节俭的要求,同时对下属和百姓要广布恩泽。他还以史为证,认为是“文景之治”的俭朴之风为西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倘若是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在刘邦之后继位,“天下必不能全”。接下来,马周直接指出时弊:过重和过繁的徭役已经让老百姓难以承受,造成民怨沸腾,但权贵们却招摇跋扈,奢靡挥霍。马周直接批评道:“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后,圣虑之所当忧也。”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