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四代藏书 百代流芳
在山东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坐落在一片绿荫红花之中。海源阁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飞檐画角、青砖灰瓦、红漆梁柱,看上去古色古香。主楼正中挂着“海源阁”匾额,一楼正中两侧门柱上挂着创始人杨以增的对联:“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嬛”。在展厅中另有一块“海源阁”匾额,跋语曰:“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并籍藏书,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颜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亦仿鄞范氏之以‘天一’名阁云。”海源阁由此得名。
海源阁之名,既寄寓了创始人的治学思想,又体现了其藏书特色。《礼记·学记》云:“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讲君子治学必务其本,“海源”之名,寄寓了追远之思,模仿著名藏书楼范氏天一阁做法取名为“阁”。此外,“海”指收藏如海般广博,门类众多无所不包,不为一般藏书家所重视的医药、堪舆、小说、戏曲等类书籍也尽力搜求,如明高丽本《东医宝鉴》、明本《西厢记》等,搜罗之宏富可见一斑;“源”表现在版本上崇尚宋元古刻、名家校抄,内容上注重经史子集的原典文献,珍藏的宋版“四经四史”为镇阁之宝。
海源阁以其藏书精善广博,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自宋至清,私家藏书以江南一带为盛,清末四大藏书楼中,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的皕宋楼、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都居于江浙,唯有海源阁崛起于北方。又因藏宋元珍本之多,与瞿氏铁琴铜剑楼并称“南瞿北杨”。杨家四代人前后相继,百余年致力于精品图书的搜集、保管与整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胡乔木评曰:“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海源阁藏书在我国外交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毛泽东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