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思想资源

2024-09-22

“大一统”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思想资源


“大一统”观作为中国历史理论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长远深刻的影响。今人或将“大一统”观简单理解为中央政权拓展并控制广袤疆域的空间概念,仅观察到了“大一统”观中的“大统一”这一维度。其实,“大一统”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古代“正统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一统”观的重要作用在于诠释王朝统治正当性,亦即中国古代所谓“正统”。“大一统”观出自《春秋公羊传》对“元年春王正月”这一《春秋》经文的解释:“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汉代公羊学家对此有繁复的解释,其基本意涵可被概括为:受命于天的王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实施制度变革,构造出自上天至人世的上下贯通、政教合一的体系。故依“大一统”理论而言,帝王及其制度都有“天命”作为根据,具备十足的道德正当性。 


清代是“大一统”观发展和实践的关键阶段,这与清朝满洲统治者克服“夷狄”的身份焦虑、获得“正统”资格密切相关。宋明两代长期与所谓“夷狄”对峙,实际领土范围不及汉唐,难以实现统合“华夷”的大一统,故其“正统性”论述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强调“正统论”之正,而暂时搁置疆域拓展这个维度。清朝统治者既着力批判“夷夏之辨”,又有意鼓励士林超越宋明理学而回归汉代经学,从而重新发掘、解读古代“正统论”中的“大一统”观的思想意涵。 


清代“大一统”观的重要特征在于,在统治超越宋明的广袤疆域基础上,又为“正统性”融入多民族的因素,使得“正统性”呈现多民族交融的多样化特征。一方面,清朝在皇家礼仪中,祭祀源于多重民族的神明,寻求多种文化传统的交融;另一方面,清朝为统治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和西藏地区,选择尊崇藏传佛教,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藏传佛教为辅的“正统性”格局。这种多样化的“正统性”被清朝君臣置于对“大一统”观的再诠释中,并未游离儒家思想的传承脉络,已呈现后来我们所说的“多元一体”特征。 


全文约2426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2.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3.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4.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5.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6.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7.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9.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1.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2.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3.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4.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5.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6.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7.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8.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19.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