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陋规的危害及其治理

2024-09-22

清代陋规的危害及其治理


关于“陋规”一词,《新华词典》解释为“不好的惯例,旧时多指官吏索贿受贿”,《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恶劣的惯例,多指官吏私下接受贿赂或索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通过没有明确制度和法规依据,甚至违法的传统成规,而获取的各种不正当收入或者收益。 


“陋规”一词最早见于南宋《请禁传馈疏》所载“国计不知,民瘼不恤,敝敝焉往事馈献之陋规,以取悦同僚,求容于大吏”,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宋之前并无陋规。实际上,陋规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形成之时便已萌生,是伴随着封建时代法律法规不全、官风政风不严、财政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而产生的,成为影响中国古代吏治和政治生态的重要消极因素。明清时期,“陋规”一词开始在官书中频繁出现,且随着官僚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陋规的种类变得更为复杂。 


清代陋规更是古代陋规发展的集大成者,无论是收受陋规的形式还是途径,都具有多样性。陋规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类,例如康熙后期一个地区的祭孔典礼,清廷原本拨有专门的祭祀经费,但部分地方官员在祭祀前“果品取之铺户,牲品取之屠户,纵有给发,全不足价”。彼时清官陈瑸就曾建议禁止违规摊派,“以除陋规也”。二是劳役类。道光朝之前,直隶部分地区绿营兵经常被安排到野外采集草药等物资交给上司,导致士兵操练不勤、战力下降,因此清廷要求马兰镇总兵将“所有历任沿袭陋规”进行革除。三是钱银类。此类陋规最为常见,如雍正七年时,各省运粮船自淮河赴通州期间,管理运河的官员“额外需索陋规,以致繁费甚多”。 


陋规的收受途径更是多样复杂。如上级收受下级的馈赠,清中叶,上司到任、上司过境、初见上司,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地方官员和胥吏多会给上司送红包,清廷虽要求禁止这一陋规,但“陋习相沿,未尽革除”。如军官克扣军人薪水,嘉庆朝时有绿营将领“沿习陋规,假办公之名,多方克扣”,导致绿营兵兵饷不能足额发放、生活困难。如官员勒索商人和百姓,康熙前期北京的提督步兵衙门、巡捕营等衙门部分官员“沿习陋规、科敛行户”。如驿站官员违规使用民力,清中叶虽然驿站有官拨经费,但“通都大邑,差务较繁,舟车夫马,颇资民力”。此外,还有派催赋役的里长会借机向百姓收取茶、果之类的物品,等等。 


全文约3073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2.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3.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4.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5.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6.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7.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9.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1.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2.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3.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4.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5.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6.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7.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8.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19.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