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会盟碑: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2024-10-13

长庆会盟碑: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作为一种地上文物,古代碑刻多被用于记生平、颂功德、警子孙,能够补充史书中缺乏的具体史实,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与典籍文献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而在雪域高原拉萨矗立1200多年之久的长庆会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就见证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汉藏民族之间的坚贞友谊。 


古代藏文文献记载,吐蕃与中原地区在囊日松赞时期已经有了来往,并且从中原引进了历算和医学知识。但是,双方之间只限于民间交往,互派使者的高等级交流尚未出现。直到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才开启了唐蕃之间官方友好交往的大门。 


唐太宗出于稳定边疆的考虑,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成为中国古代和亲史上的美谈。《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即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后来,高宗又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根据多种文献的记载,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两次和亲是双方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的结果,客观上促成吐蕃赞普确立与唐朝皇帝更为亲近的“外甥”身份,两者从普通的毗邻关系演变成“舅甥”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与吐蕃之间使臣交往共计290余次,其中蕃使180余次,唐使100余次。每一次请婚、议亲、出嫁、会盟均是一次文化互访团,每一位成员都成为友好交往的参与者。 


唐朝与吐蕃之间关于边境问题偶有摩擦,双方采用了会盟的做法,其中具体划分边界的会盟共有三次:第一次会盟发生于733年,唐玄宗与赤德祖赞商议举行会盟,双方约定关系以和平为主,边界则以赤岭为界。第二次会盟发生于783年,唐德宗与赤松德赞约定再续舅甥之好,在清水举行会盟。第三次会盟发生于长庆三年(823年),在此之前双方已有充分的铺垫。 


全文约2732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2.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3.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4.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5.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6.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7.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9.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0.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1.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2.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3.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4.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5.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6.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7.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8.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19.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