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2024-11-03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在我国基层治理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多次发文部署具体措施。特别是20XX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及2024年出台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标志着国家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的决心和推进力度。


一、问题原因


一是官僚文化的长期积淀。我国的行政体系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这种体制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各级官员为了迎合上级意图而忽视实际工作。形式主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形式主义逐渐以“会议主义”“文山会海”“材料依赖”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为保证政务工作进展顺利,考核机制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导致基层单位为了追求“亮眼”的数据表现,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考核机制的层层下压,迫使基层干部为“数字政绩”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比如,在许多地方,一些干部往往为“迎接检查”而突击赶工,重点不是工作实绩,而是如何让“报表漂亮”。


三是工作任务的层层加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承载着大量具体的执行任务,然而许多上级部门在下达工作任务时,却没有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力。任务的不断增加和责任的层层下移,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应对各种检查、报告和调研,而真正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二、主要表现


一是层层加码、任务下沉。在实践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任务的“层层加码”和责任的“下沉”。上级部门在布置工作时,经常要求“属地管理”,把任务和责任一层层推向基层,而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能力。例如,某地一乡镇干部反映,2023年该乡镇一年接受了165项督查检查,平均每周有1次以上的上级检查。这种频繁的检查与调研,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迫使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和应对检查,而不是专注于实际的工作。


全文约351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文旅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材料
  2. 党员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8篇)
  3. 国企集团公司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4. 某法院党组班子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5. 政协党组书记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
  6. 市委宣传部长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反面案例)
  7. 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视发言材料(含案例剖析)
  8. 在2024年民主生活会前“四个带头”集中学习交流发言
  9. 市发改局副局长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0. 在县委巡察工作复盘会上的讲话
  11. 财政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2. 2024年组织生活会商会支部班子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13. 市委统战部部长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4. 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讨论确定困难党员、慰问对象)
  15. 2024年村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报告
  16. 党委书记关于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
  17. 在国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