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印:朱痕上的文脉守护
藏书家惜书,多钤藏书印。藏书印是藏书活动的产物,也是藏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印文内容既有对藏书所有权的声明,又有对收藏者情感、精神的表达。今从前人记录和本人所见藏书印中整理一些反映典籍保护的内容,以窥探古人守护典籍之情和赓续文脉之法,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爱书
古代藏书家为了传承典籍,省吃俭用,典产置书,还会对一些典籍进行仔细校勘,对典籍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视它们为珍宝,有的藏书家甚至视其为生命的一部分。上海博物馆藏宋景定二年金华双桂堂刻本《梅花喜神谱》二卷上有清代藏书家吴湖帆“湖帆宝此过于明珠骏马”的藏书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学易记》四卷上有一方朱文长方印“妙书奇画骏马名花”、明崇祯间刻本《梦溪笔谈》上有一白文方印“酷嗜诗书不计贫”、清道光间刻本《见山楼诗钞》二卷上有一白文随形印“老病犹买未见书”,这些无不表达了印主对所获难得之物的珍爱之情。清代福建藏书家萧梦松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以身侍之,罔敢失坠”“……家藏四世以身守,谁得吾书视此铭”。两方藏书印亦告知后人要以身守书。
这类藏书印的内容主要是告诫子孙或后之收藏者,要爱护图书,使之流传更久远,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为述得书不易,要守之珍之。如明代藏书家祁承?的“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旷翁铭”,晚清藏书家沈德寿的“辛勤置书以遗子孙永守”,清代藏书家陈鳣的“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清代藏书家沈廷芳的“购此书,甚不易,遗子孙,弗轻弃”,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刻本《冬心先生集》四卷卷首有一方内容相似的藏书印“得此书,良不易,后之人,弗轻弃”,等等。
二为警告子孙,鬻借不孝。如杜暹的“鬻及借人为不孝”,吕伯龙的“吕氏藏书,子孙是教,借毁及售,均为不孝”,吕北野的“吕氏典籍,传家读书,子孙共守。不许损失借卖,违者茔祠除名。万历七年坤记”,等等。
三为主张书为公器,得者珍之。如刘禅的“书非自私,得者珍之”,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汤寿潜的“见即买,有必借,窘尽卖,高阁勤晒,国粹公器勿污坏”,等等。
护书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